法明禪寺
法 明 禪 寺
法明禪寺位於新店安康雙城地區的二叭子植物園,鄰接玫瑰城、達觀鎮。附近擁有天然林帶及次生林帶共存的林相。生態植物以喬木、灌木、草花為主,植物資源豐富,深具開發潛力。晨昏時節,蜿蜒彎曲的健行步道,依然可見三五成群,享受著翠綠山林環抱,及芬多精的呼吸。順坡而上,沿著秋陽穿透林蔭下的小徑,景致幽麗蒼茫,隨處可見幾株參天古榕,鬱鬱蔥蔥,像一座綠色城牆。忽然聽聞鐘鼓鳴響,順著餘音方向摸索前進,一幅叢林禪寺圖畫盡收眼底,禪院四周松林掩映,煙絲飄渺,景色清幽,山中有寺,寺外環山。 寺內古色古香,充滿靈氣如諸佛菩薩佛光遍照儼然落入了永恆的時空中,彷彿是人間的香格里拉,非常適合禪修。此寺院即為正信佛教道場 - 法明禪寺。
法明禪寺在日據時代即已草繩結捨,坐落於山林叢中,直至民國六十二年重新修建,主要建物有大雄聖殿、觀音殿、彌陀聖殿、寮房等。該寺開山和尚尼普德尼師化緣早盡,自民國七十七年捨報圓寂後,就無適合住持人選,致使寺務延宕、佛光無法普及蒼生。所幸地方耆老開山信徒林許梅老菩薩仍發心護教,帶領著一群老菩薩終年照料該寺,並抗衡著覬覦寺產之外道,此種場景連禪寺中供奉的護法韋馱、伽藍尊者都淚留聖跡。直至民國八十九年林老居士因緣結識蓮海禪師,同時感念佛法續命乃如來家業之盛事,遂多次央請蓮海禪師主持寺務大業。蓮海禪師幾經考量老居士年歲已高,不忍正信佛教落入非法外道,且聖地衰落、香火未續,實乃非教徒之福終於接受檀那信眾的禮請,於佛曆二五四九年二月正式接任法明禪寺管理人兼住持。
蓮海禪師乃是佛門正宗,蓮海禪師師承天台宗-佛隴真傳、禪宗臨濟正宗 -正法久住、曹洞正宗 - 微妙法門、雲門正宗 - 正法眼藏、仰正宗 - 佛祖流源等法脈,歷經數位宗派祖師印證,並傳法認證。法明禪寺在蓮海禪師主持寺務之下,秉持佛陀慈悲與智慧本懷,弘揚人間佛教的神聖使命,並親身力為日月星輝與善心十方信眾辛苦培育這方善土,建設這方如境外桃園養心養佛靜心之人間靜土,使寺風煥然清新一番禪風法慧的氣象。置身禪林寺院,時可聽聞蟲鳴鳥唱,驚豔蝶舞婆娑身影,環境清幽雅致,如於世外桃源中。而每逢週六共修法會,
鐘鼓播颺、梵唄念佛妙音,令人法喜充滿,有如清涼寶地、春風沐浴。
為求佛教正法久住,發揮寺院勸善功能,導引淨化社會心靈,育化十方眾生慧命。蓮海禪師發起「九品福田」勸募活動,企望籌募修寺善款,作為法輪常轉普潤眾生。為感恩信眾大德護持響應,發菩提心種福田,寺方將設立功德堂,駐留十方大德福田善跡,蓮海禪師期望將來法明禪寺除了發揮寺院的的功能外,還要設立一個培育青年僧伽的國際佛教研究院,真正擔負起導引社會;淨化社會;安撫社會蒼生的神聖使命。讓社會大眾可以親身體驗,濡沐在佛法的安祥喜樂之中。屆時歡迎十方大眾,同參禮佛,同霑法益。
因應現代人社會生活形態與居住環境的丕變,以往在家供奉祖先牌位,早晚捻香、慎終追遠的傳統美德逐漸減少,蓮海禪師發佛心,願做廣意上後端的送行者,在寺中功德堂設置祖先或往生牌位供奉寺中,可使往生先人常住淨土禪林,早晚聽經聞法,蓮海禪師主法,使往生先人在三寶加持、家人共修莊嚴祥和的氣氛中,來紀念他的忌日回向功德,讓陽間後輩安心於陽間工作,造福人間和後代子孫。更可解決現行陽間子女都市住房空間和時間不足與其它因素不克晨昏捻香拜祖的困擾。
每年光明點燈、燃燈供佛,透過共修法會,定期拜懺親近佛法,回向功德法益。祈願十方悅眾,身心安康自在,可謂冥陽兩利。
宗 旨
一、以教育淨化人心,培養健全的人格。
二、以文化端正風氣,創造優質的文化。
三、以慈善利益眾生,脫離無助的苦難。
四、以保育愛護環境,共創人間的淨土。




